華為不造車:告別內卷,做大“第四屏”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日前,華為造車的話題一度被炒的沸沸揚揚。 每年一問,華為造不造車? 其實,關于華為造車的話題自2018年以來就時不時被拿出來“遛一遛”,華為也不斷澄清,開啟了“謠言-澄清-再謠言-再澄清”的循環(huán)。最嚴重的一次,2020年10月任正非親自簽發(fā)了《關于智能汽車部件業(yè)務管理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在文件中直接寫明“以后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此
2023-04-06 11:17:20
來源:通信世界全媒體 蓋貝貝??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日前,華為造車的話題一度被炒的沸沸揚揚。

每年一問,華為造不造車?

其實,關于華為造車的話題自2018年以來就時不時被拿出來“遛一遛”,華為也不斷澄清,開啟了“謠言-澄清-再謠言-再澄清”的循環(huán)。最嚴重的一次,2020年10月任正非親自簽發(fā)了《關于智能汽車部件業(yè)務管理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在文件中直接寫明“以后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此類決絕的話語,短暫地抑制住了公司內部甚至外部對華為造車的“蠢蠢欲動”。

但,《決議》的有效期也僅有三年。今年恰好是三年有效期的最后一年。一開年,就有網友在《決議》留言區(qū)中跟帖:“距離華為造車還有9個月零*天”。另外,3月初,AITO汽車在其官微宣傳時多次采用HUAWEI問界。這一系列操作,引起業(yè)界的多番猜測。

不得已,在3月31日也就是2022華為財報發(fā)布會當天的早上,任正非再次發(fā)布關于汽車業(yè)務的決策公告,強調“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并且對華為標志在設計上的露出提出了嚴格要求,不能使用華為/HUAWEI 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隨即,當時的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華為2022年年度工作報告會上表示,對于業(yè)界覺得“有效期5年”這個時長的問題,并不是僅限5年,而是華為最長限制時長只有5年,5年之后可以再加5年。

緊接著,AITO汽車線上線下也緊鑼密鼓地進行了宣傳物料的整改。

4月1日,在202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解釋了采用“華為問界”宣傳的初衷。他無奈地坦言道,因為華為與賽力斯、奇瑞、北汽、江淮等多家車企合作,如果每家汽車都有獨立品牌,那么在營銷上勢必會有很多困難,消費者在選擇時也會困惑,因此才想以“華為”為標識,做一個生態(tài),但沒想到會引起大家誤會。

“信條”式跨界,車企開始造手機

無論是2016年就宣布要進軍汽車行業(yè)、計劃推出全車Apple Car的蘋果,亦或是造車行業(yè)“新秀”、堅持明年量產的小米,造車成為了手機廠商跨界的一大選擇。

近期,吉利、蔚來等一些車企也在進行“信條”式反向跨界,即從造車轉向造手機。蔚來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CEO李斌曾透漏,蔚來手機將于今年三季度發(fā)布,并實現交付。上汽集團也表示,雖不會親自造手機,但會選擇與手機廠商深度合作的模式來保證汽車數據安全性。

關于車企為什么造手機,李斌表示,雖然無意與手機廠商形成直接競爭,但是車企也不想被手機廠商“卡脖子”。手機現在是蔚來用戶最重要的連接車的設備?!跋胍幌耄绻?025年,蘋果公司真發(fā)布了一款車型,而蔚來的用戶中有60%或更多的人使用蘋果手機,那么蔚來就完全沒有防御能力。如果蔚來今天不做一些準備,到那時就不好玩了?!?/p>

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同樣強調,在未來移動互聯時代,手機與汽車是互聯互通的兩個終端,通過手機控制汽車已是趨勢,如果車企采用第三方手機或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自己造手機則可避免這種風險。

華為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

既然車企都開始擔心數據安全,開始進軍手機行業(yè)。那么華為作為一個體量這么大的ICT企業(yè),如果造車也就不足為怪。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華為現階段不造車呢?

一方面,當今汽車行業(yè)非?!熬怼?,也沒有想象中那么賺錢。汽車行業(yè)確實體量大,但卻存在著發(fā)展速度慢、不確定性大等問題,連特斯拉都是成立17年后才見到“回頭錢”。與此同時,自年初以來,傳統(tǒng)車企和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戰(zhàn)”更是硝煙彌漫。先是1月初,特斯拉率先降價,隨即一些新勢力跟進,后又有傳統(tǒng)車企集體“掀桌子”,開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混亂“價格戰(zhàn)”。如果華為在這個時候下場,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時間點。

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華為現階段的定位是一家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為的目標是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余承東也說過,汽車進入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時代,華為想為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做些貢獻,主要不是在機械部分,而是在軟件領域,通過華為30余年在ICT領域耕耘的經驗,為產業(yè)提供一些賦能,貢獻自己的力量。

現階段,華為賦能汽車有三種模式,從參與程度深度依次為:傳統(tǒng)零部件供應商、Huawei Inside和智選車模式。最開始,華為想做一個類似于博世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但是隨著發(fā)展,華為發(fā)現,由于自己做的不是硬件,而是軟件算法,需要與車企深度合作,通過算法不斷迭代,不斷升級,訓練出更好的模型,因此開啟了Huawei Inside模式。但這種模式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因此又推出了智選車模式,即用于華為在ICT領域的多項經驗,在產品定義、造型設計、營銷、用戶體驗等各環(huán)節(jié)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

華為選擇不造車必然有他的考量,但手機與汽車的融合卻是大勢所趨,也可能會是下一個風口。

汽車屏是手機屏幕的新延伸

手機屏、電視屏、PC屏通常被視為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三塊電子屏幕。手機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以貫之”的,在家中,通常還會采用電視屏進行娛樂,工作中,更多采用PC屏進行辦公,而對于那些駕駛車輛的人員來說,確實會有一段“兩點一線”的通勤娛樂“空窗期”。

在以前,人們通過收聽電臺,聽取新聞,而如今,隨著萬物互聯的發(fā)展,手機與汽車的耦合也在不斷加深。無論是蘋果手機的“CarPlay”,還是安卓汽車服務,人們都傾向于手機與汽車的聯動功能。

隨著汽車屏幕面積的擴大,其功能也在不斷拓展,從最初的聽歌,到如今的導航、附近環(huán)境的實時監(jiān)測,汽車屏幕正在成為手機屏幕的另一種延伸,不斷豐富著人們的通勤時間。

因此,手機與汽車的功能融合是大勢所趨,也是一道“必選題”。手機與汽車運用同種系統(tǒng),有利于功能使用便捷度、數據安全性,從長遠的視角來看,也是一種自主可控的“未雨綢繆”布局。

總而言之,華為不造車可能是有它的大局顧慮,但也不見得是正確的。在傳統(tǒng)汽車向智能汽車的轉型中,手機與汽車的車機聯動必定是重要一環(huán)。我們也可以“Mark”一下,看行業(yè)發(fā)展,等拭目以待。

最新文章
1
IFA、RE+雙展亮劍全球:華寶新能重構“從戶外到戶用”綠電生態(tài)
2
快手發(fā)布多模態(tài)大模型Keye-VL-1.5 8B性能領先、視頻理解能力更強
3
快手“我的哇賽時刻”公益影像展覽舉行,科技向善為鄉(xiāng)村學生架起夢想橋梁
4
2025年中德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舉行,快手推動女性在經濟轉型中穩(wěn)步發(fā)展
5
智媒融合 賦能未來 ——CCNS & ISBT 2025在烏魯木齊隆重召開
6
萬和電氣上半年業(yè)務結構生變:廚電扛大旗,生活熱水承壓前行
7
支持雙eSIM!蘋果iPhone 17 Air首發(fā)eSIM版本
8
壁掛爐市場大盤趨穩(wěn),“家電化”引領下行業(yè)如何升級?
9
“三句話”說說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成效
10
追覓正式官宣入局電視賽道,能否帶來差異化價值是關鍵
11
從“功能升級”到“形態(tài)革命” 分區(qū)洗護引領結構性增長
12
2025冰箱能效新國標:響應國家綠色轉型戰(zhàn)略的優(yōu)化升級
13
華為三折疊Mate XTs非凡大師明天開售:17999元起步 iPhone頂配同價
14
2025Q2中國手機出貨量排名:華為、vivo前二!小米第四
15
廠商不堆多攝了!Omdia:智能手機攝像頭數量持續(xù)下降
16
亞馬遜云科技在中國區(qū)域推出Amazon Graviton4實例 以自研芯片驅動企業(yè)算力升級
17
燃動南上海!2025“科創(chuàng)新芽”大賽啟幕,科創(chuàng)力量等你來!
18
vivo Arm聯合實驗室最新成果亮相 攜手在旗艦手機率先落地SME2創(chuàng)新技術,打造更高效的端側AI異構計算
19
讓學習回歸紙張,AI為紙張賦予智慧:愛普生x京東AI學習打印機全球首發(fā)!
20
“佳直播”攜手愛奇藝打造明星感4K超高清直播間,助力內容電商激活商業(yè)價值
關于我們

微信掃一掃,加關注

商務合作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