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科技網觀察]“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這樣的“馬太效應”,正在顯示技術領域緩緩上演,表現(xiàn)為“追新汰舊”。
這導致了上游廠商對不同尺寸OLED面板生產投入的加大,導致了對Mini LED和Micro LED的多次重注加碼,導致了對新型顯示技術研發(fā)投入的增加,也導致了某些廠商對傳統(tǒng)液晶的“逐步放手”。在這樣的背景下,許久之前就傳出出售的LGD廣州8.5代液晶面板產線,依然沒有賣出去。因為,在傳統(tǒng)液晶需求景氣度下調,產能相對過剩的情況下,少有上游廠商會考慮繼續(xù)增加相關投入和產能。
公開信息顯示,關于廣州8.5代線出售,LGD接觸的對象,包括面板企業(yè)和彩電企業(yè)。
先看面板企業(yè)。液晶面板的產能,已經高度集中于中國大陸企業(yè),特別是頭部企業(yè),規(guī)模優(yōu)勢已經相當明顯,產能已經出現(xiàn)過剩風險。
(圖:洛圖科技)
丁科技網注意到,在這樣的背景下,頭部企業(yè)看起來基本達成了以“新型顯示技術”追求營業(yè)利潤的“共識”。比如,2019年,京東方方面就曾表示未來將停止對LCD產線投資,更多聚焦OLED以及其它新興領域;與之類似,TCL華星方面也表示顯示行業(yè)已進入LCD投資末期,公司基本已建立與市場匹配的產能布局。目前來看,二者的投入集中在OLED,特別是在韓國面板廠商尚未建立相對優(yōu)勢的中尺寸OLED領域有明確發(fā)力;而在工藝路徑方面,二者也在探索印刷OLED,以形成差異化競爭。
這樣來看,理論上說,無論從意向上,還是精力上,有能力收購廣州8.5代線的面板企業(yè),都不會去進行這次收購。
再看彩電企業(yè)。拿下上游面板產線,的確是對于彩電企業(yè)是建立垂直一體化產業(yè)模式的路徑。不過,單獨一條產線,對于有能力收購的彩電企業(yè)而言,缺少“規(guī)模效應”。一方面,從產能上,資源內部消耗尚且可能不夠;另一方面,從成本上,相對液晶面板高度成熟與開放的市場資源,自產自銷,價格上未必有優(yōu)勢。整體而言,就是投入產出比偏低。
另外,從產線技術看,8.5代線并不是目前最先進的,接手后,后續(xù)很可能需要再進行升級換代,也要消耗時間和資源。
最后,就是LGD。9月,有消息稱LGD廣州8.5代線計劃停售并恢復滿產。在丁科技網看來,消息的出現(xiàn),是由于LGD自身,對于液晶行業(yè)下行趨勢下,液晶面板產線很難拿到好的價格,有相對清醒地認識。LGD或也不甘心,在價格的低位出讓產線,這就有可能進一步削弱外部收購意愿,令LGD廣州8.5代線很難賣得動。(丁科技網原創(chuàng),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丁科技網”)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