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大品牌做手機,為何就是火不起來?
[釘科技述評]跨界進軍手機市場的企業(yè)為數(shù)不少,畢竟,在移動互聯(lián)網剛剛崛起的智能時代,手機市場看起來是一塊“大蛋糕”。隨著手機市場逐漸成熟,行業(yè)內正在面臨一輪又一輪的洗牌。盡管如此,依然有許多企業(yè)跨界投身,比如家電領域眾多大品牌也想來分一碗羹。近些年海爾、長虹、海信、格力等企業(yè)紛紛進軍手機領域,不過這些在家電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的企業(yè),在手機領域卻一直沒有掀起什么大風浪。那么,為何這些家電大品牌做的手機
原創(chuàng)
2018-05-09 08:11:52
來源:釘科技??
作者:莎皇

[釘科技述評]跨界進軍手機市場的企業(yè)為數(shù)不少,畢竟,在移動互聯(lián)網剛剛崛起的智能時代,手機市場看起來是一塊“大蛋糕”。隨著手機市場逐漸成熟,行業(yè)內正在面臨一輪又一輪的洗牌。

盡管如此,依然有許多企業(yè)跨界投身,比如家電領域眾多大品牌也想來分一碗羹。近些年海爾、長虹、海信、格力等企業(yè)紛紛進軍手機領域,不過這些在家電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的企業(yè),在手機領域卻一直沒有掀起什么大風浪。

那么,為何這些家電大品牌做的手機就是火不起來呢?在釘科技看來,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市場飽和,競爭激烈,新興品牌想要進入分一杯羹困難重重。根據(jù)市場調研機構IDC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4.443億臺,同比上年下降4.9%。2017年國內市場前五大品牌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所占市場份額合計達到75.7%,而上一年這一數(shù)據(jù)還只是66.5%。

u=1774253450,109986398&fm=173&s=CC92C51A9B9F41C8447010C0010070B2&w=630&h=324&img.jpeg

進入2018年,國內整體手機市場依舊不容樂觀,呈下降趨勢。據(jù)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fā)布的《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8 年1-3月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累計出貨量8187.0萬臺,同比下跌27.0%。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7586.4萬臺,同比下降27.8%。

另外,根據(jù)賽諾發(fā)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報告顯示,中國市場兩極分化明顯,TOP10中排名前六的廠商一季度銷量均為千萬級,排名后四位的魅族、金立、三星、小辣椒則都是百萬級,且與一線陣營差距較大。

由此可見,受制于用戶需求逐漸下滑,換機周期拉長等因素,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飽和,增速放緩乃至出現(xiàn)市場下滑,廠商們開始進入存量市場展開激烈角逐。而且國內華米Ov加蘋果的T型格局基本穩(wěn)固,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愈發(fā)凸顯,廠商規(guī)?;潭扰c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

因此,對于大多數(shù)入局稍晚的家電品牌來說,市場留給他們的發(fā)展空間已經非常狹小。別忘了,國內市場十名開外的廠商里,還有一加和錘子這樣的“黑馬選手”。如果沒有顛覆式的創(chuàng)新設計、極具差異化的產品,這些家電品牌想要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有所突破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其次,產品定位、定價存在問題。家電大品牌進軍手機市場難獲成功,除了與整個市場大環(huán)境有關之外,其自身發(fā)展策略也存在一些問題。

據(jù)釘科技了解,如海爾、康佳等家電品牌推出的手機產品多數(shù)定位于功能機。而當下功能機在手機行業(yè)已經逐漸走入“非主流”,尤其是在國內市場以及歐美等市場,智能機早已相當普及,甚至就要迎來5G時代。就算是在印度等市場,功能機也已逐漸被取代。

當然,并非說功能機就沒有市場發(fā)展空間,但是做什么事都要順應時代潮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方能增大成功幾率。再者而言,當下最為廉價的入門智能手機僅定位于百元機市場,對于功能機來說也確實存在很大程度的沖擊。

除了這種定位過于低端的功能機之外,定位過于高端的智能手機也是一大問題,比如格力手機。從2015年格力手機“橫空出世”開始,其就一直在董明珠的“豪言壯語”與外界的一片質疑聲中掙扎。而這一切的源頭則在于格力手機配置比不上其余國產旗艦機,系統(tǒng)體驗又無優(yōu)勢,定價卻頗為高昂。

TIM圖片20180508194621.png

就拿格力在去年推出的第三代手機“色界”來說,對比格力手機二代,主要硬件配置方面變化不大,均采用驍龍820處理器以及4GB RAM+64GB ROM的存儲組合,而售價卻頗為高昂,前者售價3200元,后者售價3599元。暫且不論與“色界”同期,售價3299元的小米旗艦MIX 2相比,前者性價比頗低,格力手機基本上比市面上同等配置的手機貴近千元,不得不說其產品定價策略還有待商榷。

最后,這些家電大品牌沒有將太多心思放在手機上。家電大品牌做手機一直火不起來,只是一個現(xiàn)象,而不是一個規(guī)律或者說魔咒。畢竟這些家電品牌旗下產品品類太多,側重點還是在家電市場,對于手機這樣的市場或許也只能算是一種探索。

而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手機和家電產品是兩類不同標準的產品,產品本身的屬性完全不一樣,這就將衍生一系列的技術、供應鏈、渠道、宣傳等問題。

就技術和供應鏈方面來說,家電產品跟PC、手機等硬件產品的技術、供應鏈是完全不一樣的。傳統(tǒng)的家電企業(yè)做手機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其絕大多數(shù)既沒有通信技術背景,又搞不定供應鏈,因此其做手機的難度就要拔高許多。

雖然這些家電品牌都具備一定的研發(fā)實力和資金基礎,但如果要自主研發(fā)設計手機產品,就將很大程度地提升成本投入,加上出貨量跟不上,元器件供應鏈層面就很難有議價權,這又會讓手機成本加大,陷入一種死循環(huán)。

以聯(lián)想作為對比,其做了那么多年的PC業(yè)務,還做了服務器業(yè)務、網絡設備業(yè)務,長期以來跟電信運營商打交道,而PC的芯片等元器件供應鏈又跟智能手機相匹配。此外,如博通、高通等供應商以前就是聯(lián)想的合作伙伴。

因此,對于聯(lián)想來說,其在智能手機供應鏈方面具備一定的把控力和話語權,能夠較為輕松地保證整個業(yè)務線的運作,做手機的門檻就相對較低。

另外,如日系的東芝、索尼、松下等廠商做手機也相對簡單,因為其本身就是半導體核心技術大廠,并非簡單的家電廠商。

而在渠道推廣、廣告宣傳上,這些家電企業(yè)做的也不到位,營銷投入相對不足。目前來看,國內這些家電大品牌中,做手機最為成功的或許要數(shù)TCL了。這一方面得益于TCL在功能機時代有著相當?shù)脑捳Z權,另一方面又與TCL手機早早就踏出國門,隨后憑借阿爾卡特、黑莓等品牌打入歐美市場渠道有莫大關系。

u=1273796579,788316483&fm=27&gp=0.jpg

TCL在國內的手機業(yè)務,卻一直不見起色。主要原因便在于TCL手機在營銷方面存在不足。目前而言,相對其余國內主流手機品牌,TCL手機的銷售渠道較為狹窄,也沒有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因此很難進入大眾消費者的視野。

另外,家電品牌做手機也仍然面臨著快速提升品牌營銷能力的難題。無論是體現(xiàn)在產品層面,還是品牌層面,如果不能賦予自身更多內涵,為自身貼上顯著的個性化標簽,就不能在大眾消費者心目中留下較深的印象。簡單來說,抓不住用戶痛點,不了解市場變化,就無法提升自身的競爭優(yōu)勢乃至用戶粘性。

所以說,由于技術、供應鏈、營銷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這些家電大品牌沒有將太多心思放在手機上,也在情理之中了。

綜上所述,家電大品牌做手機一直火不起來,不僅與外部市場競爭環(huán)境有關,也與自身內部存在的產品策略以及主要心思不在手機上等問題脫不了干系。(釘科技原創(chuàng),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圖片來自網絡)

最新文章
1
不做“大眾款搬運工”,LuLu Studio靠小眾設計GMV破億
2
快手以創(chuàng)始成員身份加入Access Advance視頻分發(fā)VDP專利池
3
專業(yè)電視評測機構Rtings:TCL獲Mini LED電視新品綜合評分第一
4
全球首個具有PSA 4級安全性的Series 3系統(tǒng)芯片設備認證完成
5
汽車MCU的“芯”浪潮
6
空調行業(yè)正向全面零售化轉型
7
掃地機市場已殺成紅海,大疆為何偏要“逆勢入局”?
8
2025上半年廚電市場:減速帶上,如何點燃新引擎?
9
行走的超級大平板!移動智慧屏上半年銷量大漲45%
10
努比亞Air真機曝光:撞臉iPhone 17 Air
11
蘋果iPhone 17系列發(fā)布會或將定檔9月9日,預計攜多項升級亮相
12
iPhone 17 Pro系列亮點前瞻:雙拼機身新色來襲,影像升級或成最大亮點
13
科沃斯石頭追覓穩(wěn)固頭部陣營,大疆入局掃地機或攪動高端賽道
14
行業(yè)唯一大電池旗艦性能機 iQOO Z10 Turbo+ 2199元起正式發(fā)布
15
用戶喊了十多年的“別直吹”,空調品牌們做的怎么樣了?
16
卡薩帝發(fā)明隱形空調:無風感、無風口,卻舒適
17
海爾空調登TOP2后,鄭州再出招!空調三強最終座次看技術?
18
給爸媽挑電視,就選康佳易AI電視,真正解決父母需求
19
三端發(fā)力,共促靜脈鎖賽道穩(wěn)步發(fā)展
20
智能家電產品銷量走俏,“國補”以舊換新推動智能家電加速普及
關于我們

微信掃一掃,加關注

商務合作
  • QQ:61149512